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[转载]促进消费,又上强度了
本頁主題: [转载]促进消费,又上强度了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云中雀


級別:聖騎士 ( 11 )
發帖:2519
威望:657 點
金錢:100332 USD
貢獻:1024 點
註冊:2019-10-01

[转载]促进消费,又上强度了


转自微信公众号 铁锤微观



促进消费,又开始上强度了!

开年发生的三件大事就是最好的力证,第一,央行宣布房贷降息25个基点没几天,多地商业银行便紧随其后下调了存款利率,下调幅度10-65个基点,这次是城农商行和村镇银行先行一步。不少银行降息后的活期存款低至0.25%,三年期存款利率也低于2%,照这么降下去,以后是不是要贴息存钱了?

 



存款利率下调主要有两个目的,一是稳定银行息差,本质是“成本转嫁”。二是促进消费,存款利率降低,会让存钱变得越来越不划算,以此倒逼储户把钱拿出来消费。

央行降息主要是为了扶持楼市,但商业银行转过身就通过降存款利率“抽水”,如此刺激消费,对其功效我表示怀疑。

 



第二,今年伊始,消费贷就成了各家银行“揽贷”发力的重点,2月份一些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消费贷利率已经降至“2字头”,堪称“白菜价”,且贷款额度提高至百万元。

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消费贷市场大打“价格战”的背后,既有占大头的房贷持续下降的原因,也是商业银行响应国家促消费政策号召的体现。

第三,继去年的“消费提振年”之后,商务部又将今年定为“消费促进年”,并将围绕汽车、家电、家居等举办各种主题的促消费活动。

这只是宏观层面刺激消费的重大举措,实际上大家应该能感觉到,从去年到现在,专家学者媒体网购平台小贷公司等,似乎身边的每个人都在盯着你的钱包。

2024刺激消费,为什么如此急切?

这一切都要从国内消费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,以“三驾马车”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正面临深刻调整说起。

2023年,中国的GDP增长5.2%,其中消费支出的贡献率就达到了82.5%,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.3%。2022年、2021年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.8%、65.4%。

 



与此同时,投资的贡献率也由上一年的50.1%降至28.9%,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更是由17.1%,降至-11.4%。

是的,经济增长“三驾马车”中,消费已然成为绝对的主动力,即2024经济增长靠消费。

平心而论,2023年国人的消费热情的确有所提升。统计局数据显示,去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,实际增长9.0%。

有人可能会说,不对啊,每个人都在说经济不景气,为什么去年的消费那么高?

合理的解释就是高消费的存在拉高了平均值。即不景气指的是多数底层,富裕阶层根本不受影响,去年甚至赚得更多了,也花得更多了。

去年我们的M2新增大约25万亿,但是货币扩张对经济的拉动却在边际递减,一方面是大家都在努力还债,去年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是下降的。另一方面是放出来的水无法向下传导,只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,为上游少数有钱人所用。

 



另外从消费构成来看,去年大家把花钱的热情主要集中在吃喝、交通通信、医疗保健和娱乐等方面了,而不是像前些年那样拼命购买房产。

去年体现消费情况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,全年同比增长7.2%,其中餐饮收入增速达到20.4%。反观居住层面的消费,只增长了3.8%,是8大类别中表现最差的。这实际上也和去年的旅游餐饮大火、地产市场萧条,互相印证了。

当然了,从宏观层面来看,2024年经济发展主要聚焦在消费领域,还有更重要的原因。

一是出口型经济期望没那么高了,这是基于国际形势的现实考量。

2023年我们的贸易顺差仍然有8232亿美元,出口以制造业产品为主,这的确显示了中国制造的强大竞争力。

 



但2024年情况可能不容乐观,即会承受较大的外部压力。一方面,在全球经济继续放缓,叠加地缘冲突不断加剧的背景下,全球贸易或将持续下降。实际上,去年我们的贸易总额同比只增长了0.2%。

另一方面,美还在“硬脱钩”,并扶持东南亚、印度、墨西哥等国制造业的发展,企图截胡中国制造。

要知道,我国的出口顺差大部分来自欧美、东南亚、印度、非洲等市场,虽然这几个国家的制造业产业链不成气候,但直接导致我们的外贸订单减少,结果是我们无法带来过去全球化的财富增量。

总结就是,市场难做叠加市场难测,都会对企业的贸易活动产生影响,主要体现在对欧美、东南亚订单减少,外部需求疲软。调查结果也显示,近六成企业对2024年外贸市场预期中性。

二是中央正有意减少地方投资,叫停部分城市的部分基建项目,把钱省下来,发展民生。

1月底,中央发文,要求对天津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广西、重庆、贵州、云南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等12个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。

 



文件主要内容是,12个省份今年除非国家特批,地方上不能再上马高速、地铁、轻轨等项目。以及按照基建项目的投资完成率,清理现存项目:其中项目总投资完成率超过50%但存在重大问题的,应当缓建或者停建;项目总投资完成率超过30%但未超过50%的,原则上应当缓建;项目总投资完成率未超过30%的,原则上应当缓建或者停建。

“砸锅卖铁”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,这是文件直抒的政策用意。

从这几天网友们铺天盖地爆料的“项目停工”可以看出来,很多地方已经在切实执行了。以重庆为例,其政府官网上已经有二十多条工程招标终止公告。

地方投资,尤其是基建投资,占中国GDP的比重很高,比房地产都高,为什么现在突然在12省试行“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”?

原因其实不难理解,一是地方债务高企,这和第二点有关,那就是过度基建,不该搞的项目强行上马,这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。

去年国家审计署发布的《2022年审计报告》就公布,全国有49个地区通过承诺兜底回购、国有企业垫资建设等方式,违规新增隐性债务415亿元。

过年回老家县城,开车路过工业园区、新城区时,我就看到不少厂房、物流园都闲置无人了。时间往回倒退十几年,这些项目当初可都是搞过盛大开工典礼的。有的地方更是换一个领导搞一个开发区,并不是基于需求建设,而是为了政绩。结果就是建设规模上去了,业绩有了,负债也上去了,但经济效益迟迟未兑现,更不乏一些项目最后停工甚至烂尾的。

三是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边际递减,且副作用不小。从美国、日本的经验来看,目前把资金投入到民生、社保等领域,比继续搞基建投资,更能刺激民众消费和经济发展。

凡此种种,当投资和对外贸易都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,努力进一步刺激消费,就成了2024年经济增长的发力重点。

换句话说,在外需和投资存疑的背景下,我们必须开发出自己创造需求、自己创造新财富的能力,不论是老夜壶还是新技术。

基于这个逻辑,我们再来看这段时间网上热议的比亚迪开年矩阵式大降价,就说得通了。

去年3月,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表示“不搞激烈的价格战”。今年伊始,比亚迪就掀桌子。一年时间,到底发生了什么?

主要是宏观政策,让比亚迪降价卖车变得名正言顺了。换句话说,比亚迪等了一年,就是在等政策的东风,终极目的是完成对其它车企的“绞杀”。

当然了,更深层次的原因是,在全球各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排挤并设置贸易壁垒的背景下,比亚迪正在谋划全国统一市场,占据绝对主导地位。这是消费者喜闻乐见的,而且也是国家政策提倡的。

消费,一头连着经济大盘,一头连着百姓生活。

面对前所未有的消费促进,宏观和微观之间真的能做到“双向奔赴”吗?

从目前和未来的环境看,我认为可能性不高。

首先,喜欢存钱,低消费甚至是不消费,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,过去两年居民部门一共存了34.51万亿,这是在存款利率下调65个基点的背景下,大家自主做出的选择。可见消费低迷的情况并不受存款利率下调的影响。

 



对于个体而言,就业、收入和需求才是消费的基础,而不是随便促进一下,就拼命花钱。

俗世洪流,能站得住脚已经是千辛万苦。

其次,旅游、餐饮确实迎来了一定程度的反弹,但从公布的数据来看,多数人在穷游,当人们喜欢短途游,喜欢存钱,喜欢购买彩票,坚决不买房的时候,经济的口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了。有网友说得非常对,不买房不还房贷,哪怕是一个月3000的工资,也能出去旅游一趟。

我还是那句话,千亿市场的火热,背后其实是万亿市场的萎缩。

再者,信心摧毁易,重建难,现在的楼市和股市,就是典型的代表。房价进入下跌通道,今天买明天就可能贬值,再加上工作朝不保夕,哪还有人敢拼命加杠杆。

当然了,这些问题并不是我们独有,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周期的打背景下,大家无非是烂和更烂的区别。

若论优势,中国去年可是全球少数实现GDP增速提升的国家之一,经济增速更是明显快于美国的2.5%、欧元区的0.5%、日本的1.9%。毫无疑问,我们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这得益于我们国内的大市场,以及冠绝全球的制造力。

全文完,既然看到这里了,如果觉得不错,随手点个赞吧。



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




赞(179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03-07 08:27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0(s) x3, 11-23 05:50